背景介绍
目前,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主要依靠"平安校园"、"协同办公"、"远程教育"、"校校通"四个工程。教育培训行业存在普遍分支机构众多,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。现有教学手段主要以书本式教学、纸质化教材为主,纸张介质逐渐转向电子文档(数字资产)形式转变;通讯方面缺乏统一通讯体系与网络,以短信,口头转达等方式沟通;主要管理如:教学视频、课件资料、培训教案、历届考题、教学大纲、教学工作总结、教育的条例、人员档案等文件档案;缺乏内部办公系统;没有统一管理手段,获取信息困难。 现代教育行业迫切需要开放的教育模式,实现教育资源共享、信息内容交互以及管理活动协作。让主管部门、院校(各分支机构)、学生、家长之间能够方便互联。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管理及教学手段与教育信息化结合,打造统一网络平台,设立教育数据部门,整合现有信息化应用,实现流程自动化建设等。
业务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

智能态势感知系统包含:智能来访,入口防范,智能交通,安防联动:应急报警系统、烟感报警、红外光幕防止侵入、水浸报警、电子巡更等等。

  教育资源离散: 教育体系中分校、分院机构多,多分支的现状导致各种教学资源、数据分散在各个岗位、人员手中,无法进行集中管理、统一使用,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性,资源浪费严重。
 优质资源分享受限:协同办公的业务需求日益增加,传统的FTP、U盘甚至是公共邮箱的协作方式,已然无法满足高效办公的需求,同时这样的传递方式,存在较大的重要资料外泄、遗失的安全隐患
 师生互动生硬:学校、老师、学生三者之间缺乏快速高效的共同交互平台,彼此之间无法及时获悉最新的动态、文件资料
 校务办公效率低下:传统的校务办公环境,人工一对一的解决方式效率低下;加上校园中各类移动端的冲击,一场智能、高效的校务办公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

解决方案
统一的校园资源库

将学校各个科室各个院系的各种资料以及档案,全部集中管理,形成统一的资源库,避免重复建设以及形成数据孤岛。

  搭建统一的教学资源库: 根据学校的完整架构,搭建统一的资源中心,将各分支机构容纳到同一平台中,形成集中的教学资源中心,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坚实的基础
 在线预览:支持Word,Excel,PDF,CAD等常用格式文档的在线预览,方便用户随时查看系统内的文档内容
 历史版本管理:学校资料详细记录变更过程和各历史版本,有效规避文件版本繁杂导致的使用错乱等问题,形成完整内容体系的可追溯
 资源快速检索:提供强大的检索能力支撑,通过全文检索、关键字检索等快速精准的搜索,帮助学校教职工、学生自主获取所需资料,提高校园内有效资源的传递和利用

高效的协同办公

将学校各个科室各个院系的各种资料以及档案,全部集中管理,形成统一的资源库,避免重复建设以及形成数据孤岛。

  资源安全分享: 外发分享的文件,根据服务器端的文件离线加密策略,生成离线加密文件;通过链接、二维码等方式进行内部共享的文件,也可以设定是否允许下载、外发,有效日期等共享策略。充分保障资源的安全性
 权限管控:在系统根据学校的体系架构设置细致的操作权限,让相应的人员匹配相应的权限,让合适的资料给合适的人使用,在规范了学校资源系统的使用之外,也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
 云附件:改变目前以FTP、U盘等传统的慢且易损的内容传递方式。通过云附件,突破邮箱大附件限制的同时,直接调用系统中链接代替附件等文本内容,简单易用的使用场景显著改善了用户体验
 存储空间:为老师、学生和各部门机构分别提供独立的存储空间,实现独立的教学资料管理和备份
 作业提交:老师可以生成指定的作业外链,学生可以通过链接向各科老师提交指定的作业内容,避免了传统的面对面的冗长环节,高效有便捷,是互联网时代的最佳选择
 在线批改:在线预览指定链接中学生提交的作业,并予以每一份作业相应的批注,对完成批改的作业发送通知,以供学生自行领取
 团队管理:通过在线发起团队邀请,将线下团队搬至线上管理,也可通过流程邀请组织外成员,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,形成彼此负责、高效协同的管理氛围

信息化校务管理
 电子工作流:根据学校业务的具体需求,搭建因地制宜的丰富电子业务流,充分优化办公效率
 移动校园: 紧跟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需求,通过移动校园环境的搭建,为教职工、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、在线办公等需求提供可实现的技术基础。充分提高学校整体学习、办公的效率,降低学习成本的同时,有效发挥学校的资源价值。